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
五四運動影片觀後感
今天的課程主題是關於民國初年的五四運動,五四運動不僅是代表近代中國史上一個重要的革命運動,也象徵著新文學思想的個里程碑:中國兩千年的專制社會,平民百姓與知識份子鮮少能夠參與或影響國家政策,到了清末民初時,古老中國面對列強的侵襲,不管是戰爭的摧殘或是文化思想的影響,帝國封建體制開始瓦解,民主潮流的思想如雨後春筍般的探出頭,但是即使民國政府成立後,社會上的傳統思想還是無法跟進,再加上面對外來強國的種種壓迫,例如屈辱的二十一條要求,知識分子們對於腐敗的政府與病入膏肓的社會感到不滿與憂心,到了一次大戰結束時,日本強行接收戰敗國德國位於山東省的殖民地,終變成五四運動的導火線,革命一觸即發。
我個人認為,五四運動的確是改變了近代中國史,我就兩個觀點來分析,第一個觀點:大家都知道,五四運動起初是由北大學生所發起,後來在政府的置之不理下,工商界也響應了學生的作為,紛紛以罷課與罷工的方式癱瘓了政府,逼的政府體制做了很大的改變,就這個層面來講,是代表知識份子在一個國家的地位得到了提升,且證明了「知識即為力量」這種說法,例如此次的學運領袖:胡適、周恩來、陳獨秀、蔡元培、魯迅等,在往後都大大的影響了未來中國的發展,以魯迅為例,他的白話文小說"狂人日記",以及著名的”吶喊”與”徬徨”兩部小說集,不僅開創了另一種文學風格,也讓白話文學正式成為現代文學的代表,堪稱是近代中國文學的革命先驅;就另一個觀點討論,五四運動雖然打破了舊有的專制體制,新的文化思想改變了過去死板的孔孟思想,但是也造成了許多激進的左派份子與思想,例如著名的馬克思社會主義,即為共產理論,中共的兩大創黨先驅-陳獨秀與李大釗,在五四運動後深受俄共的共產思想所影響,進而創立了中國共產黨,造成五後社會的政黨鬥爭,甚至是演變成現今的兩岸關係,其影響所及真的是無遠弗屆。
不管五四背後所造成的結果是好是壞,我個人認為這是民主政治演變必經的一個過程,著名的例子就如同法國大革命等,歷史事件的背後意義往往不是對與錯可以論斷的,看看現今的臺灣社會,三不五時也是會有學運或抗議遊行,民主潮流的演進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,學生能扮演好的角色,就是化知識為力量,未來就掌握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