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
台科大企業參訪--矽品精工
這篇同聯電那篇一樣,也是在補進度,給過去的我做個交代:平心而論,這場企參並沒有達到企業參訪這個活動的真正意義,應該說有點像是職涯講座,早在參訪前,我就很擔心這場和聯電場次的搭配問題,會不會到最後讓參訪同學有坐雲霄飛車的感覺?結果是證明…….與其說瞎貓碰到死耗子,倒不如自豪的講,我辦的企業參訪怎麼會不精采呢!!!(被巴… = =)
5/7(三):
結束了早上聯電的參訪後,就動身前往位於聯電大樓附近的矽品「分公司」,當時真的是讓我冷汗直流、頭皮發麻,為什麼呢….當初找這家公司時,我搞錯他們總公司和分公司的位置,總公司才有所謂的生產線和工廠,新竹的分公司單純只是業務大樓,因此讓我當時的臉色異常沉重,心想難道老天真的要讓我辦的最後一場企參搞砸,畫下不完美的句點嗎….
到了矽品,天還飄著下雨,看了看公司大廳與大樓大小,確定只有幾間會議室,讓我已經在默唸南無阿迷陀佛了;來接我們的世人資部陳經理與黃小姐,引領了我們到會議廳,開始了這場「企業參訪」。
照慣例的開頭,就是公司簡介,主講的是陳經理,基本的一些公司沿革、產品特色等等介紹完後,離參訪結束前還有2個小時,我心想完了完了,接下來的時間該怎麼消化呢….
神奇的事情,就發生了,也讓今天的場企參帶出了另一波高潮…
此時陳經理馬上話鋒一轉,問了問坐在白板角落的一位同學:「同學你覺得畢業後你來面試科技公司,公司該給你多少」,同學:「這個….應該是依公司要求」,陳經理:「那這樣一個月兩萬好不好」,同學:「……」,突然間好像把整個場面變成了一場企業徵才說明會…..陳經理:「你剛剛回答的,講好聽點是沒有準備好就來面試,講難聽點就叫做屁話」
接著他又問了另一位同學:「這位同學你是碩士生吧,你覺得公司該給你多少呢」,同學:「四萬」,(全場同學整個錯愕….),陳經理:「這樣啊,那我們公司可能無法給你這麼多,那還是請你另尋它家公司好了」,同學:「….啊?...好…那謝謝了」,陳經理:「你剛剛回答的話,顯然就是代表你沒有把就業市場的薪水行情弄清楚」
我旁邊的學長也很剛好的被問到了:「同學你有女朋友嗎」,學長:「ㄜ…暫時還沒有」,陳經理:「既然你沒有感情的牽掛,那公司往後需要你多加班時,你可以接受吧,你也知道我們公司是責任制的」,學長:「………………」。
幾個突如其來的問與答,瞬間就將整場死寂的氣氛帶向最高點,每位參訪同學都神情專注的聽著接下來這場精采的「職涯講座」。
此時,陳經理突然秀出了一份職涯規劃的簡報,原來他除了是矽品的人資部經理外,也是職涯方面的講師,到過多所學校演講過,看了一下他的經歷我當場傻眼….沒想到他居然以前是攝影師、還曾是鴻海公司的主管,難怪講話起來非常有氣魄,一看就知道他的人生路應該是走的很「精采」。
陳經理首先談到,他剛剛問的這些面試問題,乍看之下都是很稀鬆平常的問題,但是背後所隱含的意義,往往都是決定一個人面試過關與否的關鍵所在。
良好的簡報能力也是面試的一項重要指標,陳經理在此只給了我們一句話:「字少圖多,簡潔有力」,真的是一針見血到讓人印象深刻。
接下來,他跟我們分享了他的一些人生經驗,他說從他們那個年代開始,乃至於到我們七年級生,一般人的:「理想」,都希望能在三十歲前擁有以下的東西:「車子、房子、學歷、金錢、婚姻、子女、社會地位」,這是平凡的理想,也是許多人一生都無法達到的夢想。
而所謂人一生的黃金時期,莫過於30~40歲這段時期(廣義點可說20~40歲),不管是工程師、體育選手、科技業老闆、老師等等,各行各業都是一樣,他說他這段時間做過很多的瘋狂事情,像是為了女朋友跳過愛河.....= =,也追逐過許多不同的名和利,他得到的結論是:人生40歲以前,一些物質的享受與名利,先求「有」再說,也就是重「量」的部份,40歲後,再來追求更好,也就是重:「質」,舉例來說就像在社會新鮮人時段,就要淡泊名利一點,買個二手車代步等,等到有了穩定的經濟能力後,再來換新車,血拼昂貴物品,總之,人越是年輕,就越要為未來預作準備,別在年輕時就把未來的資產給敗掉了。
有時候,人生難免都會有不公平,陳經理對「公平」的定義,描述成「自己設定時間、目標,努力經營後得來的成果,就是真正的公平」,我猜他想表達的,應該就是所謂的「問心無愧」吧,自己要對自己所決定的未來負責,不管是事業與家庭都是一樣的。
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都是獨一無二的,同時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相信自己,永不放棄,尤其是在面臨低潮的時候,當然也要學著尊重他人的角色,也就是所謂的「廣結善緣」,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所在。
在最後,我把握了機會向陳經理提問:「現在的大學教育,在我們的人生當中,到底是屬於哪個階段?現在的大學錄取率高,學生素質良莠不齊,企業的徵才又是以碩士生為主,那到底我們是要繼續唸上去,還是就直接就業呢」,對於這個問題,相信許多人也跟我一樣都很想知道,對此,陳經理則是認為,大學,是所謂的「通識教育」,就是「樣樣都要學的教育」,講白點就是「基礎教育」,因此在這個階段,他鼓勵每個大學生都要像海綿一樣,能學多少就要學多少,不管是專業能力、語文能力、社團經驗或其他的附加能力,都是很重要的,至於要不要唸上去,或直接就業,則就要看個人能力多寡與情況而定,正好是呼應他前面講的:「自己對自己的未來負責」。
整場的企參,就在這最後的大合照中劃下句點,回程的路上,當時我的心中真是感慨萬分,感慨的不只是剛剛那場精采的「職涯講座」,而是整年度的企業參訪終於劃下了句點,這個活動將是我大學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之一,因為我曾經樂在其中,未來,這個活動則是由學弟接下去做,祝福每個畢聯會位夥伴,大家一起加油吧
訂閱:
文章 (Atom)